投资炒股配资站在殖民时期的建筑前
每次出发去陌生的国度前,我都喜欢找几本相关的书读一读。就像去拜访一位陌生的朋友,去之前多了解一点,友谊可能会更深厚一点,沟通起来更畅快一点。关于日本的书随处可见,轻盈而诗意,很容易进入。可一旦换到南美,气氛立刻沉重起来:政治、经济、殖民、掠夺……翻几页便压得人透不过气。那本全网狂推的,被委内瑞拉总统乌戈 查韦斯送给奥巴马总统的《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》,我才翻几页就合上了。算了,这趟旅行,我只想要阳光沙滩桑巴舞。可是。当我真正走进巴西,站在殖民时期的建筑前,穿过贫民窟旁的足球场,看见热带雨林里遥远而熟悉的场景——书里那些冰冷的字句,突然在我眼前活了过来。我发现自己忍不住一边旅行,一边疯狂查历史。一个个疑问推着我:巴西,会不会成为“下一个中国”?巴西是世界上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大陆之一,为什么偏偏存在感稀薄,贫困丛生?是热带气候让人懒散,还是权力与制度的腐败?尽管如此,巴西人为什么总是看起来很快乐?在旅程的末尾,我重新翻开了那本“致郁”之书。这一次,我看进去了。原来巴西和中国那么像:辽阔、富饶,却同样被历史拖住了脚踝。但它又那么不同。南美国家几乎没经历过我们漫长的“封建社会”阶段,从原始部落直接被拽进现代文明。于是,当列强携带着枪炮和病菌压境时,几乎毫无还手之力,只能沦为任人宰割的“血袋”。(没想到从唐代起,我们没有真正中断过的中外交流,某种意义上帮助我们至少提前适应了“洋人”携带的病菌,没有像印第安人那样,被枪炮消灭一半,被病菌消灭一半!)疯狂的人力、物力资源的掠夺造成拉美大陆上“哪里越是富得不能再富,哪里就越是穷得不能再穷”的人类文明悖谬。难怪“切开的血管”会成为拉美文学里反复出现的意象。那是他们共同的伤口,也是无尽的叹息。加莱亚诺像一位冷峻的外科医生,用文字剖开伤处,直视血淋淋的真相。这让我想起鲁迅,弃医从文,以尖锐的笔锋撕开国人的劣根性。这些拉美国家会被唤醒吗?马瑙斯:一个城市的“百年孤独”亚马逊腹地的马瑙斯,正是这种命运的缩影。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,因橡胶而一度繁盛,被称为“亚马逊的小巴黎”。剧院、电灯、电车、自来水,现代化的一切在热带雨林中率先出现。可当英国人把橡胶树种子偷运到东南亚,繁荣戛然而止。马瑙斯顷刻跌落谷底,陷入漫长的衰败。它的命运,何尝不像《百年孤独》里的马孔多?辉煌、陨落、孤寂,残酷却又带着诗意。书中那些看似荒诞的魔幻场景,现实里竟都能找到对应:被过度开采而被掏空的贫困地区,长期营养只能吃木薯粉和菜豆,而这类食品缺少矿盐,孩子们出于本能的需要吃起泥土来,大人们不得不给他们套上牲口用的口套,或是把他们放在柳条筐里吊得高高的。——这不就是百年孤独里的丽贝卡吗?一个总是半夜跑到地里去吃土的怪女孩!还有为了更好的奴役当地人而恶意传播的各种妖魔化的言论,化作“会生出长猪尾巴的孩子”的传说。魔幻,不过是真实的另一种表述。让我震撼的不只是这些。还有在这样的土地上,巴西人仍然可以没心没肺的快乐:▪️快乐不花钱——巴西有7000多公里的海岸线,海滩就是最大的公共游乐场。大家同样的被阳光和海风拥抱。足球更是如此,一个旧皮球、一片空地,就能让人忘掉烦恼。▪️快乐要共享——在巴西,邻里常常凑在一起,做饭、跳舞、聊天,哪怕什么都不做,光是待在一起,就能生出许多欢笑。▪️快乐不等明天——未来的烦恼,等未来再说。此刻才最重要。狂欢节就是最极致的例子:无论贫富,人人都能穿上华丽的服饰,在鼓点和舞蹈里把日常的疲惫一股脑甩掉。哪怕只是短短几天,也能让人觉得——这一刻,就值了。他们或许永远不会复制中国的奇迹,可他们提醒我:快乐不需要理由,音乐响起时,生活总要舞动起来。这才是巴西真正的魔力吧。
可靠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配资论坛壁体的高度和厚度因用途而异
- 下一篇:没有了